全本小说网 > 从陈桥到崖山 > 免役差役篇

免役差役篇

全本小说网 www.quanbentxt.org,最快更新从陈桥到崖山 !

    在全天下都对5天之内废免役、复差役的命令无所适从时,一份公文摆在了司马光的办公桌上——开封城周边州县按时完成任务,所辖地区内免役法全部废除,募役法已生效!司马光惊喜交集,在这种时刻是谁这么乖,当了他的突击队长?看公文署名——开封府尹蔡京!

    蔡京…新党?王安石亲戚?这本身犯司马光的忌,可在这种关键时刻,反而是最好的典型示范!想想连新党的人都这样支持他,旧党党内该怎样反应?司马光当即召来蔡京:好啊!如每个人都像你这样办事,还有什么命令贯彻不下去呢?由此蔡京捞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桶金,旧党党魁司马光赏识了他…

    王安石派蔡京下基层、司马光树立蔡京是模范典型。想想几十年后蔡京的作为,谁该为这妖孽买单?诚然,这时的蔡京还处于雏形,可司马光仍看走了眼,他没发现2个至关重要的破绽:

    第一,蔡京的人品。在新旧两党间摇摆的人是有的,如马上就要下台的首相蔡确。可从没人这样明目张胆的反叛,第一步就拿前领袖的政治根基开刀!但蔡京就是这样做了!这样没原则没底线的行为,司马光不仅不鄙视,居然还提倡,他本人的底蕴是什么呢?如以一切为政治服务,以达到目的为准绳,那么他多年来保持的圣洁光环在哪?

    第二,蔡京的危险性。让庞大的京城周边州县在5天内废一法、立一法,这里面得有多么复杂的操作?在高官遍布的京城周边。蔡京能避开所有障碍,迅速搞定所有办事人。为他的**全速运转,这体现了令人折服的手腕!有这样的能力,加上这样的人品,司马光居然熟视无睹。他眼光在哪?巨大的史学知识在哪?

    旧党扬眉吐气,司马党魁威武!15年后大振神威。把新党连根拔起,实在让人佩服!激动之余,他们不自觉地向司马光身边靠拢。这其中,只有少数人仍保持着清醒。他们是苏轼、范纯仁、韩维。

    先说范纯仁,范文正公的二公子。他拥有一颗平衡之心。这种罕见的心灵源于三百年间第一人范仲淹的家风。文正公一生从贫苦到顶贵、从文臣到武将,走过了一完整的人生,由此也带来了他包容大度、不偏不倚的心灵。拥有这种心灵的人,当官时怜悯百姓。做平民时保持自尊,平素里温文尔雅,有外敌时冲在最前线。传到第二代后,范纯仁保持住了父亲的一些特性,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范家传家特质,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,明知要得罪权贵也要忠于自己心灵,甚至明知自己无能为力。也要为国分忧。所谓“在庙堂之高则忧其君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”

    范纯仁的平衡心灵觉察出司马光的行为有问题,他跑去提了个醒说:废除免役法是件好事。但要看怎样去做。太急了会让基层一团糟,老百姓无所适从。尤其是实施废除法令的人,要是选不好,会造成大面积混乱!

    平心而论,这是常识。当年王安石改革时,免役法是他和宋神宗反复研究2年多才逐步实行的。先京郊再河北,然后才推广全国。他司马光可好,5天内全国都改!这种急燥程度简直是疯子才能想出来的!

    所以范纯仁要提这个醒,也觉得但凡有点理智的人都会答应。可他错了!老混蛋这时的状态、心灵都绝不能以一正常人去衡量!这醒提得毫无作用,司马光理都没理,彻底无视…

    苏轼第二个登场。说实话他上来时司马光没想到会听到不同意见,想当年苏同学是坚定的旧党,和王安石斗得火花四射,多少年后都是旧党人士心里永恒的闪电嘛…可十多年过去了,苏轼已成了苏东坡,人的经历决定心灵,从最初一步登天的小地主,贬到外地成政治犯,回归土地沉淀灵魂,这一步步走来,苏轼对事物的看法和从前截然不同了。这也是他和司马光的最大区别!司马光哪怕归隐洛阳,都处于人文之巅享受世人膜拜,从来就没身份上的变化,他心灵从始至终都是纯正的士大夫阶层…

    苏轼摆事实讲道理,把他流放全国各地的实地经验告诉司马光:免役法也好、差役法也好,其实各有利弊,没哪个是十全十美的。真正衡量起来,基本分不出好坏,只看着眼点在哪个受益阶层…这时司马光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苏轼满腹经纶荡漾,大段语录涌了出来。忽然间从两个具体法令过渡到法令改变的根本上,他想在原始点上彻底阐释法令的由来和变化。为此,他从神话时期的夏商周三代说起,历经秦汉唐五代,最后说到宋朝,说得头头是道,最后合成一核心——法令是可以改变的…司马光继续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苏轼却暴跳起来,觉得受到了极大侮辱。堂堂当代文坛领袖苏东坡说事,听众居然脸露愤色、表情不爽,这是对他学识、风彩的极大蔑视!却不知在司马光心里,他苏轼已把当代最伟大史学家侮辱得身无寸绦了。和《资治通鉴》的作者说历史?我不理你,你居然从夏朝开始说,一大堆一直啰嗦到本朝。你不知道我15年都在干什么吧?用你来给我讲历史?何况你口口声声说法令必须变,得与时俱进?我看你是忘本了。本党魁在15年前就公布了旧党的法令观念——法不可变!最好是三代时的古法一直流传到今天,宋朝才会是最完美的社会。这样子与俺当面唱对台戏,你是个叛徒吧?

    可惜的是苏轼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一直讲了下去,这中间司马光的心理动态被他统统忽略。见到党魁大人脸色不悦,他反而怒了,觉得应给对方上上官方礼仪课!苏轼说:当年你和韩琦老相公争论陕西刺勇事件时态度很恶劣。说得很尖锐。韩琦很不高兴,而你坚持到底。现在你当了宰执。难道不容许下属说话了吗?

    众目睽睽,司马光老脸上艰难地挤出了丝笑容,貌似他认可了苏轼的指责,心里郁闷却成几何级数的暴增!在当时,只要稍微有心的人。都能察觉到司马光几十年间口不对心、言行不一的众多证据,可敢当面指出的,就只有苏东坡!

    一时口快,把话明说,苏轼爽了一小会。至少司马光承认了自己气量不足、狭隘跋扈。可司马光尴尬归尴尬、难堪就难堪,目标达到才是最重要的!就算承认了丢脸又如何,苏轼的话照样不批准!当天苏轼顶着一脑门子乌云回到家,边脱衣服边摇头叹气“司马牛!司马牛”除此之外。他再也想不出别的什么话了…

    这时,监察御史王岩叟,他主张实施“诸役相助法”顾名思义,既免役、募役都有缺陷,为何不把它们中和一下,取长补短呢?

    司马光大发雷霆,言官管的是纪律,谁允许你乱议国策的?闭嘴!王岩叟就闭嘴了。这记雷霆挨得一点都不冤。他根本就不懂为什么司马光定要用募役法来取代免役法?试问司马光既推崇古法,三代以降中国历代役法太多了,为什么他定要选择这争议巨大的募役法呢?答案在千里之外的江南…

    在金陵。司马光当政消息传遍天下,却被人刻意屏蔽在一座小院落外。这是王安石的家,他家人不忍心让他知道当年他呕心沥血创制的新法在被人一一破坏。可免役法之争太大了,还是传进了王安石耳朵里。

    王安石愕然。他说“连这个都要废除吗?免役法是我与先帝共同创立,反复思索两年多才颁布,内容面面俱到。成熟完备,不能这样轻易废除啊”从这时起,王安石衰老伤病的身体更差了,他几乎不思饮食,一天天沉默寡言…

    闰2月2日,大宋首相、尚书左仆射蔡确被罢。门下侍郎司马光升为尚书左仆射。4日,尚书左丞吕公著改任门下侍郎。

    说蔡确,这位一直走位飘忽、新旧两党间左右逢源的顶级大佬,突然间焦头烂额,毫无征兆的,他居然大祸临头了…其实他还是有些预感的,也做了些努力来挽回。他很清楚,在之前哲宗即位问题上,在邢恕鼓动下,他别了高太皇太后的苗头。这实在很不妙,可谁也没把这事看的太重。因宋朝太宽松了,别说稍微抢抢风头,就是当面让皇帝难堪,也没见有啥后果。只是例外总会出现的,什么样的奇迹都有第一次。很不幸,蔡首相拿到了这个历史性大奖…而他的遭遇就是一个时代的开始。他人生落幕的过程是之后新旧两党反反复复死掐、不死不休的开端…

    一要命的借口从宋神宗的丧事开始。其实山陵使这职务是不难当的,首先它是个暂时性工作,从出殡到入墓,这过程只要顺利走完,就大功告成。另外依惯例,山陵使以当朝首相兼职。丧事结束,该首相按例就要辞职。那么谁会去在乎、为难一快要辞职了的人?就算是他敌人,也会轻轻放他过去。毕竟官场有它的游戏规则。山陵使、马上退休的首相,这种双重保险下,蔡确还是出了事。旧党里新上任的台谏官们抓住了他三大错处:

    1身为山陵使,应率群臣为神宗守夜。可除他之外,大臣们全在,唯独这位主角整夜不知去向…

    2出殡当天,他应与先帝灵柩寸步不离。可他一会向前狂奔数十里,一会再向后狂跑数十里,中间还消失过一段时间,不知去了哪?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穿越了…

    3神宗安葬后1个多月了,他还是不辞职。不说首相之职不辞,就连山陵使职务都一直挂着。不知他要干什么?

    以上3条,足以定出个大不敬罪名。我们也要承认,这三条罪行真是不怎么光彩,太失职、太轻率、太不着调了!只是历史上还有些别的说法。守夜当晚,蔡确的确失踪了,可小哲宗却有和他谈话的记录。出殡当天他没和棺材走在一起,甚至骑马回城了,去干了什么呢?某些资料显示,他和高太皇太后有过交流。至于说啥都不辞职,看着是恋权不放,可当时是过年期间,放大假好吧?

    总而言之,各说各的理。不过得承认:蔡确本人是被突然打击、没心理准备的。为此,他要补救!他提出一非常和谐的建议,给高遵裕复职。高遵裕是高太皇太后的娘家人,在5路伐夏之战中,他像一西夏人的卧底一样玩死了帝国梦想,当然也相应得到了一点点处罚。他被降职了。此时,蔡确以首相身份向太皇太后求情:新皇登基这样美好的日子里,连大牢罪犯都能特赦,何况本朝第一外戚高大将军呢?让他官复原职吧?

    多好的同志,想领导之所想,做领导心里的事。通常这样做了,哪怕先招来的是领导的呵斥,事后也会得到领导欢心…所以最开始时高太皇太后冲着他怒吼时,他仍不怎么害怕,尽管高太皇太后吼得非常有水平,揭开了宋史里一些没人知道的细节内幕。如当年高遵裕搞垮了西征,神宗皇帝当晚绕床叹息,整夜不眠,加重了病情。这条史料就是在这时公之于众的。

    可之后蔡确的心就沉了下去,因高太皇太后骂完了人,做足了高姿态之后,并没有复高遵裕的官。这才是关键!说明她一来不原谅高遵裕,二来绝不领蔡确的情!更说明她记仇了!直到这时,谁也不知这女人记仇能记到什么程度。蔡确得用一生的代价去做照明灯,照出‘女中尧舜’的真面目,好给别人提个醒…

    闰2月8日,青苗法被罢,恢复之前的常平仓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