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盛世梦 > 第三十六章 迭遭剧变

第三十六章 迭遭剧变

全本小说网 www.quanbentxt.co,最快更新盛世梦 !

    今年开春后春雨绵绵,管家河沟原有一座木桥已使用多年,一次管世敦从陈家桥回来,正走在桥上,突然听见“喳”一声,毕竟是宝马,马使劲一纵,飞身过桥,接着一大块桥板掉入河中,管世敦下马一看,不仅桥板老朽,甚至桥梁也年久而腐,而自己家中多是重载马车。当即回来与世选和刘芳商量,决定在管家河沟上架一座牢固的石桥。

    管世敦仔细看了管家河沟的流向,刚好到这里拐了两个湾,形成一端略成东西向的河段,大桥正架在上面,连接着南北的大道。

    管世敦派人四下打听,附近青木关、陈家桥、虎溪河三个镇皆没有会造桥的师傅,最后从一个石匠那里,才得知在走马岗有造桥师傅。管世敦决定亲自登门拜访,一再打听,最后终于在走马岗场上的茶馆里找到了造桥师傅。引荐的人告诉管世敦,师傅姓石,父子四人皆会造桥。

    石师傅五十开外,世敦上前拱手敬礼:

    “石老师傅,青木关管世敦有礼了。”

    石老师傅:“管大老板,石某还礼了!管大老板光临走马岗,想必有什么吩咐?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石老师傅是巴县驰名的造桥大匠师,我哪的敢有什么吩咐,是我有求于石老师傅。”

    石老师傅:“管大老板是我巴县首富,有什么只管叫下人来说一声就行,何劳你亲自光临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我怕下人于礼不周,怠慢了石老师傅。事情是这样的。我家门前的管家河沟原本有座木桥,可能是前明建的,年久失修,我决意重新改建成一座牢固的石平桥。以利人轿、车马通行。”

    石老师傅拱手道:“管大老板,造桥没有问题,具体情况,要看了才好说。这样吧,明天一早我带上我儿子从官道赶到青木关,你派人在场口那家龙泉茶社等我就行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好的,明天恭候大驾!”

    石老师傅一行打早从走马出发,经金凤、曾家、虎溪于午时到达青木关,管世敦在青木关请石师傅一行吃了中饭。便到了修桥处。

    管世敦:“各位师傅,就是这座桥,你们看怎么修?”

    石老师傅:“这个桥修起来并不复杂,只是中间要安二个桥墩,这就比较费事,首先要让这段河流暂时改道,绕过这里,再堵住桥上下游,舀干里面的水,挖下左右桥头和中间桥墩的基坑。砌好桥墩,铺好桥板,桥便建成了。前后工期约一个月,工银五十两,管老板解决我们的吃住,辅工你们出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行!”

    石老师傅:“首先的准备工作是我们负责采石,你们负责挖临时河道,所谓临时河道只是一个宽一点的流水沟而已,我用石灰划出开挖线路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按老师傅说的办。老师傅什么时候动工?”

    石老师傅:“我们今天下午就赶回去。明天拿了工具就来。后天即可开工。原有木桥暂时保留,到砌桥墩时才拆。以让百姓往来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我先付二十两订金,完工时再结清,可以不?”

    石老师傅:“可以!双方信义之交。就不写契约了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行!当即给了二十两银票。”

    翌日中午,石师傅师徒四人被接到了管家西院安排了住处和放工具的地方,管世敦叫一个长年在午饭后带一个小石师傅去看采石的地方,午饭后,管世敦安排长工管事跟随石老师傅去放临时河道的路线,并将带些人挖出临时河道,所取之土用麻袋装起缝好,以便堵上下河道。这位管事带着二十名长工,按石老师傅的要求开挖,并用麻袋装土,由二个女长工缝合麻袋。山上的石老师傅带着三名小石师傅按砌桥墩的要求开石、制石,长工管事安排人抬到工地,七天后,临时河道挖成,在石老师傅指导下,打开最后一层土,部分河水流了进来,水位降低,长工们下水垒装泥麻袋截流。大半天,截流成功。然后转入桥下游截流。天快黑时,下游截流成功。第二天,四位长工开始用桶舀里面的水,舀了一天,才将水舀干。翌日开始拆木桥,拆完后,清除桥下淤泥又花了二天。又按石老师傅指定的位置开挖桥两头和中间二个桥墩的四个基坑,挖下去三尺便到地下岩石面,老师傅将三个儿子调回来和他一道用钻子将斜的岩面打平,然后就开始了砌桥墩的事。三个儿子老二、老三各砌两个桥头的桥墩,他与大儿子砌中间的二个桥墩,桥墩横长一丈五尺,宽三尺,三天后便砌好了。最后是放桥板,九根长一丈、宽四尺,厚二尺的石桥板,放在桥的两头,由三根长铁管綑成的三脚架上吊着铁滑轮,粗麻绳拴好外端,拉动滑轮链子,慢慢的将桥板外端抬起,慢慢向外送,到达桥墩中央便慢慢放下,再用铁撬棍进行校正到应到的位置,就这样,上午吊装三根桥板,下午吊装另一头三根桥板,一直到擦黑。第二天放中间三块桥板,到半下午时才放好。就这样,一座宽一丈、长三丈的石桥便稳稳当当的架在管家河沟上了。时间用了二十五天,又用了三天时间砌好两边的护栏和前后两头各长一丈的上桥石路面,又花了两天时间折去上下游堵水的麻袋,回放在开挖的临时过水的水沟中,修桥之事全部结束,果然耗时一月。

    管世敦邀集青木关、陈家桥、虎溪河三镇头面人物和四乡父老,在桥头开了个盛大的踩桥大会,会上鼓乐齐鸣,他带着大家从南头走到北头,完成了踩桥仪式,大家一致提议,此桥命名为“管家桥”。大家要他写篇简短文章记叙此事。现将他撰写的《管家桥记》录于后:

    惟大清康熙七年夏,连绵阴雨,致使管家河上年久失修之木桥濒于垮塌,黎庶旅之心惊、车马过之胆颤。六月下旬。终致桥板断裂,险象环生,余延请大匠师石某父子,开山裂石,立桥墩于河中,覆桥板于墩上。石桥落成,坦途是现,乡里为之欢悦,百姓履之复安。皆称此桥为管家桥也!属余作文以记之,余欣然命笔成文,并刻石成碑,以记是邑之盛事也。

    邑人管世敦

    此桥落成,即方便了自己的行走运输,也方便了青木关、陈家桥、虎溪河三镇的交通,故此桥被大家喊成管家桥至今。逐渐管家桥变成了地名,成了管家所在的代名词。

    还在开春时节,管世衡夫妇过完年回来时就带来管世敦岳父的口信,说他七月初九满七十。要办七十大寿的寿酒,一定要管世敦、陈金定带外孙回来参加寿宴。管世敦当即与陈金定商定,再忙也要回去看看,受邀请的还有亲家管上学夫妇,管上学夫妇也决定接受邀请,一道回去。

    六月初的一天,湖广会馆一位荆州江陵籍同乡给管世厚带了封家信来,写的是管宇栋亲收,管上学知道是带给管世厚的。于是派人送到青木关管家院。正好管世厚从合州回来拿东西,收到信后一看。信上说他的亲爷爷满九十,时间是七月十六,而且必须是全家一道回去。江陵管家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姓。管世厚的祖父治家甚严,动辄打人,一家人都怕他,管世厚的父亲受其影响,也动辄打人,刘芳入嫁到管家后借口宇栋在外治渔,为照顾他,搬到他治渔的地方才离开了老屋。两个娃儿不仅经常挨爷爷的打,有时还挨太爷爷的打,一听说要他们回去祝寿,坚决不回去。管世敦说:

    “三哥,人能活到耋耄之年是极不容易的,尤其是九十大寿,更是极难得的,同时,出来三年了,回去省省亲也是应该的,此行你们一家的开销算兄弟的,四人来去坐官船上等舱,包括回去送的礼物都算我的。”

    又对正瑜、正瑾说道:

    “两位小侄,百善孝为先,你太爷爷九十大寿,作为重孙是必须到场的,这三年你们进学也辛苦,也可趁机耍一下,过完生你爹妈马上就要回来,又不会在江陵待好久,听你爹爹的话,我还等你们两个给四爸带好吃的回来呢!”

    七月初,管上学、张春红正在弘仁堂等着管世敦、陈金定这家来,好高高兴兴的出门向绥阳去了,本来陈金定很想带团团、圆圆回去看看,因已过继给二哥,不好提出。到弘仁堂,管上学一看他最钟爱的两个孙子没来,就问:

    “团团、圆圆怎么没带来?”

    陈金定:“爹,他们两个已过继给二哥、二嫂,怕二哥、二嫂多心,我不好开口,我当然想他们见见外公外婆、舅舅舅娘的。”

    张春红:“这两个宝贝是爷爷的心头肉、开心果,我们早就说了带他们两个一道回去的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:“过继给他,还是我的孙子。叫个伙计去给老二说,马上给我送来,我等着,明天走也不要紧。”

    伙计骑马快速赶往青木关,时逢世选不在,王二妹立即找了个凉轿抬着,由伙计护着赶往城里,天还未全黑便到了。

    第二天四乘凉轿抬着管上学、张春红、陈金定、四个娃儿,管世敦骑着他的白龙马,戴了个大草帽向江边走去,过了江,上到黄角垭,在垭口上,管上学叫轿夫休息一下,他向孙子们讲道:“你爹,你四爸,当年刚满岁,一家人从重庆出来逃难,就在这黄角垭口,对着重庆城大笑,并阿了泡尿在石梯上,当时,我说这预示着我们一家一定要回来的。”

    张春红:“你爹属狗的,狗阿尿就是为了找回来,果然我们回来了,发了家,你们说有没有神灵在指引?我看就是有!”

    孙子们其他不懂,但阿了泡尿却是懂的,为此欢呼雀跃:“爹爹阿了狗尿,爹爹阿了狗尿!”三个男孩也分别掏出小雀雀阿起尿来,说到:“我们也阿尿,学爹爹。”

    圆圆忙把脸埋在婆婆的衣裳里说道:“羞死人了。”

    就这样。三天到达绥阳,管上学在街上专门拜会了杜会长,杜会长设晚宴招待他们一家,第二天上午。回到寿星院,管上可知道他们要回来,早就收拾如常,回家后的第二天管世敦即和陈金定与四个孩子到岳父家中,这时陈金定已不是当年的陈金定了,满身的珠光宝气,几个兄弟姐妹皆一人一套绸缎衣服,侄辈也是一人一两见面礼。对父亲则是三套长袍马褂,母亲三套旗袍。长短都有,管世敦另送礼金三百两银票。陈金定和孩子留在外婆外公处,管世敦因要看看世衡的麻田和表姐张春娟一家,午饭后即返回喜神院,晚上与伯父母、三哥世臣一家,吃了个团圆饭,现在偌大的家业都是三哥世臣一个人顶着,大爸上可马上要满六十,腿脚也没有那么灵便了,世敦这才理会到为什么世臣极少来重庆看看。世敦道:

    “三哥,我五年未回绥阳,在外面发展,今天知道了三哥一力支撑着这个家的艰辛,但是我仍请三哥、三嫂及正峰、正岚去兄弟的巴县青木关看看,比这上坪村又是一翻风光,年过了再返回也不误事,不知三哥三嫂给不给兄弟这个面子。”

    说完拿出给三哥三嫂、大爸、大婶及两个侄女的礼物,一人一套衣服。男的为长袍马褂。女的为旗袍和滚边裤子。两个侄男女也是衣服。

    陈冬梅说:“这下后天亲家过生我有衣服穿了。”

    管上可:“我说老太婆,你平常出门没穿衣服吗?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我懂大婶的意思。是没有这种时新的样式。过年时大哥来重庆,我给大婶买几套就是。”

    七月初九,管家一家起了个大早。一行人三匹马、三乘轿,趁早天凉快,走拢才辰时中,正峰、正岚大点带着正权、正玺和正龙、正凤在坝子上耍,不久客人们到了,由于陈家也是大户,又攀上管家这个大绅粮,所以来客特别多,办了三十桌还冒席。

    中饭后,陈金定跟管世敦商量,说他五年未回来了,爹妈想留她带着娃儿在这里多耍几天。管世敦:“要得,你带着娃儿耍个十天半月回来都可以,叫二舅送你们回来,也顺便到我们屋耍一下,身上的钱够不够用?”

    陈金定:“有一百二十两,我想够用了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拿出二十张十两一张的银票给陈金定,说道:“再拿二百两去,万一要去看那个老辈子,不要弄得太寒酸。”

    陈金定接过,揣在怀里,说了声“也好”。

    第二天早晨,管世敦吃过早饭就拜别岳父岳母和二位舅兄,回喜神院,然后去了一下福星院、禄星院看了一下,便到寿星院父母处商量回重庆的行程,管上学说:

    “明天一大早就走,去桐梓吃中饭,现在天亮的早,估计得行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金定和娃儿要耍些天才回来,就我们三人走,你们坐轿,我还是骑马。”

    张春红:“要得,让他多耍两天,老年人,看一回少一回了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:“你给你媳妇打招呼没有?不要让娃儿到水凼凼搞水,他们门前那个水凼凼深得很啰!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我说了的,特别给正权说了要带好弟弟妹妹,岳母也专门叫个长年带他们四个,我想没事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:“我觉得有点闷热,可能最近一两天有雨,明天早点走是对的。”

    第二天管上学、张春红坐着凉轿,管世敦骑着马,迅速向桐梓进发,桐梓在大娄山的娄山关北,虽然地势没得娄山关高,但比绥阳上坪村高得多,他们快进桐梓县城,回头看了看,只见东边绥阳方面黑云滚滚,闪电雷鸣,管世敦说:

    “爹,你们看,可能绥阳那边下大雨了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、张春红也扭头朝绥阳方向看,管上学:

    “我看这雨的中心在你老丈人那一带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又是雷,又是电,又是风,又是雨的,好大的阵仗,雨肯定下的大,我们今天走是对的,万一把哪座桥冲垮了,就不好走了。”

    他们一行。在桐梓城边找了个饭馆吃了中饭,出来一看,绥阳那边已云开雨霁,太阳又照起来了。

    管世敦:“爹、妈。绥阳那边的雨看来是停了。”

    张春红:“停了倒好,正是晒谷子的时候,亲家他们一百多石谷的田,要晒好几天才行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一行轿马又往重庆方向赶,半下午快到夜郎镇,管世敦指着远处高高的白马山说道:

    “爹,右前方那座高山就是白马山,白马山下有个楠木镇,李邦主就住在那里。每次买马。买牛都要找李邦主,只有他才知道,谁要卖,也只有他才承揽牲口的运输。李邦主是一个很讲义气,很重信义的朋友,从来都只收按规定应收的银钱,从不多收一两。”

    这时从后面传来马匹疾驰的马蹄声,管世敦回头一看,好像陈金定二哥,立即说:

    “爹。好像是金定他二哥追来了!”

    管上学立即叫停轿,管世敦也止住马站在路旁,等马跑拢,果然是陈金定的二哥陈金山,管世敦立即下马,拉住他的马缰,问道:

    “二哥,有什么事?”

    陈金定:“妹夫,出大事了。中午打雷下暴雨那阵。三妹看见一群鸡没进圈,在大树下淋着。她戴着斗笠去吆,刚走至大树下,一个大炸雷打下来。三妹就倒在地上,人事不醒,不知现在怎么样了,爹叫我赶快来赶姻伯和妹夫回去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:“你们找绥阳的郎中去抢救没有?”

    陈金山:“爹一面找人去绥阳请郎中,一面叫我来赶姻伯,姻伯是神医,有办法一些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爹,你骑上我的马跟二哥先走,我到前面大河镇找熟人借匹马与妈一道赶来。二哥,你照顾一下我爹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骑上管世敦的白龙马,跟着陈金山往回跑,还没到绥阳天就黑了,只好找了火把赶到绥阳,找到杜会长,说他的儿媳妇出事了要赶回去,杜会长二话没说,立即叫四个伙计骑马前后为管郎中照明,由于有前后照明速度加快,一个多时辰便从绥阳斜向插到了陈家寨,管上学赶紧进屋,一看,陈金定躺在一块门板上,一动不动,管上学用手一摸脉,脉象全无,手冰凉冰凉的。他摇了摇头,拿出银针,在心窝附近连下六根保命针,毫无反映,他拔出银针,对陈家说:

    “亲家,人已气息脉象全无,你找几个女眷把金定抬进去,看他身上有什么没有?”

    亲家母和两个儿媳抬进去,脱下衣裳一看,身上青一块,紫一块的,亲家母出来说道:

    “亲家,金定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。“

    管上学:“两位亲家,金定是遭了雷打,当时就去世了,你们准备料理后事吧。”

    当管世敦天亮时赶到,已停在中堂,管世敦上前拉着陈金定冰冷的手,连说:

    “金定,你怎么舍得离我而去,怎么舍得下四个儿女哟!”

    说罢大哭。

    正权、正玺知道自己没妈妈了,趴在妈妈的身上大哭,团团、圆圆太小,喊道“四婶起来吃早饭了!起来吃早饭了!”两个娃儿一用力,差点把陈金定拉下木板,其他的人赶忙抱开,把金定扶正。

    一会缝好的白布幔挂在金定头端,上学从休息处出来,用张白宣纸写了个大的隶书体“奠”字,金定的嫂子用线缝在上面,金定脚前已摆上香炉,燃着蜡烛,点着香,天刚辰时,做道场的道士来了,在屋中吹打念经,对金定亡灵进行超度。

    接着亲戚、乡亲皆来吊念,午时前办白喜事的班子来了,急忙垒灶烧锅备办午饭,很快,十几桌简单的饭菜弄出来了,吊念的人用上中饭,中饭刚过管上可、世臣一家也来了,世敦拿出二百两银票交给岳父办丧事。管世敦告诉岳父、岳母,在上坪村龙爪山管家买了大的墓地,他决定把金定葬回管家墓地,埋在爷爷后面。他岳父完全同意。接着装殓入棺,仍停灵中堂。

    七天道场做满,四个孩子披麻戴孝,和管世敦及金定的大哥、二哥的全家一起,送灵柩回到上坪村,葬入龙爪山墓地。修墓茔的石头已准备好,世敦委托三哥办好这件事。第二天与父亲管上学和母亲张春红带着四个孩子回重庆的家中了。

    回到青木关,见三嫂在鱼池便忙碌,他赶忙到鱼池边问是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管世敦:“三嫂,你没有回江陵?”

    刘芳:“一言难尽。回屋去再说。”

    本来一家人说好了全回江陵给太爷爷祝寿,条件是,祝了寿,吃了寿宴第二天即买船票回重庆,说好是七月初十启程,七月十五赶到江陵,十六参加祝寿,祝寿后,十七即往回赶。这样两个孩子就同意了。七月初九住在朝天门酒楼自家的旅社里,船是辰时中开,按管世敦的要求买的是官船上等舱,刚到辰时,乘客已陆续登船,很快,管世厚一家快登船了,这时很远跑来一个人喊道:

    “大管事,请等一下。”

    刘芳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,连忙喊世厚等一下。有人来了。

    原来是一个叫马天高的渔工,忙问:

    “马天高,出了什么事?”

    马天高:“昨天放的鱼苗,出现不进食,并且有的已开始死亡,大管事,你看怎么办?”

    刘芳:“世厚,看来只有你带孩子回去了,四弟又回绥阳去了。他把鱼塘交给我们。我不可能在出现病鱼情况下丢掉鱼塘不管,让大量鱼死去。这对不起四弟,也对不起爹妈,你说呢?”

    管世厚:“这是天意。老天爷不让你回江陵,只让我带孩子回去,好吧!你赶回青木关救鱼要紧。”

    管世厚带孩子上船了,临别刘芳又给每个孩子身上塞了张一百两的银票,便转身随马天高返回青木关鱼塘,治好了鱼病。

    刘芳:“已回去十多天了,应该是返回的时候。咿,怎么只看见二顶轿子转来?是那个留在绥阳啦?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三嫂,出大事了,金定永远不会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刘芳:“这时什么话?金定怎么啦?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定金走了。”

    刘芳:“金定走哪的去了?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她死了。”

    刘芳:“好端端的回去,怎么又死了呢?你快说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把他们在桐梓看见绥阳那边下暴雨,二舅又追来报信,他们父子赶回,金定已死,是遭雷打死的,以及治丧经过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刘芳:“四弟,不要难过,你是真正的男子汉,我相信你能挺住的,太阳照样会从东方升起的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谢谢三嫂,这件事还击不倒我。是的,像太阳永远会从东边升起那样,前景永远是光明的,我也会从悲痛中振作起来的,三嫂放心。”

    随即看了三嫂一眼,刘芳也带着一种若即若离的眼光看着他。

    时间过了几天,是该世厚父子三人返回的时候了。刘芳有些心神不宁的盼着,若十七回转,至迟二十七该到家了,二十八了,尚无他父子的踪影,刘芳有点慌了,怎么回事呢?

    管世敦:“三嫂,不要着急,或许他们在江陵要多耍几天呢。”

    七月三十,八月初一,仍不见踪影。

    八月初五的下午,弘仁堂的一个伙计在江边接一批药材,船还有一个时辰才到。这时,从湖广来的客船到了,这个伙计没事,就来看人家下船消磨时间。突然,看见正瑜、正瑾下船了,但后面并没有他爹世厚,大为奇怪,赶忙上前接着两个孩子,问道:

    “正瑜、正瑾,怎么就你两个,你爹呢?”

    正瑜:“叔叔,爹被水冲走了。”说完,哇的声哭了起来。

    伙计:“正瑜、正瑾别哭,到家了,到爷爷家了,我带你们回家。”

    这时候跟在孩子身后的一个人说道:

    “你是什么人?我是受秭归县知县大人所托,送这两个孩子回家的。”

    伙计:“我是他俩的爷爷开的弘仁堂大医馆的伙计,你也是奉公行事,不如跟我一道去弘仁堂你当面交给他爷爷,好不好?”

    来人:“行,当面交了人,我还要坐这船回去,弘仁堂远不远?”

    伙计:“不远,就在前面进城不远处。”

    一行很快来到弘仁堂,一见管上学,两个娃儿就扑过去。哭了起来,张春红听见娃儿的哭声,赶忙出来看是怎么回事,一见正瑜、正瑾回来了。忙把正瑾抱过来,说道:“幺姑,不哭,你爹怎么没见呢?”

    正瑾:“婆婆,爹被水冲走了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、张春红闻言大惊,忙问怎么回事。送娃儿的人说道:

    “管郎中、管夫人,是这样的,孩子一家坐的是民船,船不大。拉纤的人不太多,在素来有鬼门关之称的空岭滩时,船被江水冲翻了,人一下就落进江里,大概两个小孩轻,最先被冲下来,下面正有个老渔翁在打渔,见两个小孩冲下来了,连忙一网撒去,刚好把他们兄妹俩网上来。急忙划到岸边,把他俩救活。由于这里经常打烂船或翻船,于是秭归船邦专门成立个救助落水人员的打捞队,他们得知这个情况,立即派我去看,得知他们是去重庆,并告诉了弘仁堂管郎中的姓名,并说他们身上有钱,希望送他们回重庆。于是我就送过来了。现在两个孩子交给管郎中、管夫人。我的差事也完了,准备明天原船返回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:“非常感谢你送我的两个孙子回来(拿出一张一百两银票)这是给你买船票的路费。今晚就在朝天门酒楼吃住,那是我开的,等会伙计送你去。我明天要送孩子到他妈那里去,就不送你了。”

    那人告辞,伙计带他去了朝天门酒楼。

    管上学、张春红很奇怪,明明给了充足的路费,又一再叫坐官船上等舱返回,怎么会去坐民船呢?于是问正瑜:

    “正瑜,来,爷爷问你个事,你们为什么不坐官船呢?”

    正瑜说:“爷爷不准,太老爷也不准,说太贵了,有钱要留给他们用,我说,不用爹爹的钱,我们有钱,他们不相信我和妹妹有钱,给了我一巴掌,说细伢家家多什么嘴,我就不敢讲,后来爹爹只好带我们坐民船了。船到空岭滩,我害怕的很,上次来四川时,看见别人的船冲不上滩,翻了的。爹爹在床上躺着,我和妹妹站在门边看着拉纤的,突然船一歪,我和妹妹就落在水里,我在门边就紧紧拉着妹妹的手,爹在管家河教了我游水的,落水后,我游了几下,就什么都不知道了,等我醒来,就看见一个老爷爷,他说是他用渔网把我们两个网起来的。我忙问:我爹爹呢?老爷爷说他不晓得,只晓得满船就我和妹妹被救了,爹爹肯定被冲到那里去了。”

    安顿了两个孙子,管上学又赶到朝天门去问了送娃儿来的那位,娃儿爹爹的情况,那人说:“惨啦!一船人除了这两个小孩被救,其他人全死了,根据你孙子说的他爹是穿的湖蓝色长衫,后来死难的人在空岭滩下游全捞起来了,我去看了的,有一个穿的湖蓝色长衫的,中等个,我估计是娃儿的爹,不敢给娃儿说,怕他俩太伤心,现在郎中问了,我只能实言相告。这批死者都埋在义塚了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:“谢谢!”便告辞。

    第二天,管上学、张春红送两个孙子去青木关,一见只有两个娃儿回来,刘芳便知凶多吉少,忙问正瑜,正瑜说:“空岭滩船翻了,全落水了,我拉着妹妹,被水冲了好远,最后被打渔的老爷爷网起来,后来就被送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叫刘芳到远处的地方讲了世厚已不在人世的情况,要她节哀顺变,刘芳闻之大哭。

    管上学:“刘芳,我们管家连遭变故,我们心中也非常难过,你是心明如镜,学问深厚的人,一切都有定数,人伦寿算、旦夕祸福,皆由天定。刘芳,这由天命注定的事,我们只能承受,在这种前提下顺天命尽人事,只能这样了,我相信你是能挺过这一关的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知道这一消息,赶忙过来看刘芳,劝她节哀顺变,同样说道:“三嫂,太阳永远都会从东边升起,我们前途是光明的。”

    刘芳边擦眼泪边说道:“四弟,这本是我劝你的一句话,你又用来劝我来了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这句话现在对我们两个都适用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两个”这四个字一下触动了张春红的神经,再看看他们两个,这是多么般配的一对,一个雄才大略,一个足智多谋,如结成一体,将会对管家的兴旺产生多么大的作用。于是说道:

    “世敦,刘芳,你们都遭家庭变故,心里都很难过,不如一道出去走走,散散心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:“自流井、临邛都是盛产井盐的地方,不如去川西这两个地方看看,学学,回来把盐井镇好好的兴办一下,改变目前高成本低收入的状况。”

    张春红:“现在世厚走了,刘芳是我的干女,世敦,你不要老是三嫂三嫂的喊,让刘芳听起难过,就互相喊名字就行,世敦,你要像对亲妹子一样爱护刘芳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是的。我们去一趟川西看看,刘芳,你说呢?”

    刘芳:“听爹妈的。”

    十多天后,管上学回青木关管家院,找世敦、刘芳商量事情。

    管上学:“我想起一件事,前几天世衡到弘仁堂来说,他不善经营造船坊,想出手,仍回绥阳去种麻,造麻布,看我们要不要,如要,就送给我们经营。”

    刘芳:“我也发现大哥经营起来有些吃力,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产业,当初我提出开造船坊时,是很看好它的前景的。”

    管世敦:“爹,我们干脆接手过来,大哥当年用银十万起本开干,我给他十五万两,这样,他对大爸也好交代了。刘芳,你说呢?”

    刘芳:“可以,让大哥解脱去干他喜欢干的事,他心情也愉快些。这样吧,我和世敦哥就从水路上川西,沿途看看人家的造船坊是怎么经营的,从临邛回成都后也顺便看看川西坝的农作情况,物种情况,和酒楼经营情况,看了自流井后再去隆昌和荣昌看麻布坊,看能否给大哥一点帮助。”

    管上学:“刘芳,根据目前的情况,你作我们的女儿,你不再是大管事,而是老板了,以世敦的雄略、你的智谋,世选的实干,正好组成我们管氏产业的管理班子,以便发扬光大。今晚,我就要宣布这件事。”

    刘芳:“现在管氏产业分作三大块,城里面的酒楼加以后做造船和船运这一块,青木关的农作水果、牛、羊、鱼养殖是一块,合州的种植、养鱼,养马、加盐业又是一块,已成三足鼎立之势,这三大块应各设一个大管事,而每一块的每一项应设一名管事具体负责,这样就形成以身使臂,再如臂使指的格局,这样每一块有人管,每一项有人管,就有条不乱了。再根据每一项、每一块的业绩决定奖赏,这样每个人干的事与他的一年所得联系起来,他就会认真干,努力干,争取今年比去年干得好,明年比今年有提高,而不是每块与每块之间的对比。爹、妈、世敦哥,你们认为这样建立起管理体系如何?”

    管上学:“刘芳的建议非常好,实际上,通过这几年的具体干,管事、大管事的人选已基本定得下来了,世敦一直在掌握全面,心里应有个数,晚饭时,你先提出来,大家再斟酌一下就可以定了。这样就各负其责,各司其职,年终考评,以定奖惩。”

    冰雪聪明的刘芳对爹爹的意图很明白,在世敦和他都丧偶的情况下,显然是希望他与世敦结合,让她成为掌家的媳妇,世选实际上已成为干具体事情的执行大总管而已,守成可以,创业不是不足,而是不行。

    经过晚饭后的磋商,形成了已管世敦为首,刘芳、管世选为副的管氏家业最高管理层,加上三大片区的大管事,以及各项具体事业的管事形成的管理体系,从此便有条不紊的管理着庞大的重庆管氏家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