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带张彩照回明末 > 第一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调令

第一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调令

作者:沧海逍遥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全本小说网 www.quanbentxt.org,最快更新带张彩照回明末 !

    黄葵和陈兵是追随两人的,不敢乱出主意。

    “既然硬来不行,那就还是只有请刘兄的叔父出面了。大明现在民乱四起,边患频发我想,新任兵部尚书杨嗣大人正需要忠勇队这样能打的队伍为国出力的。”杨得贵捋须边说边阴险的笑着。

    “还是那招,借刀杀人?”刘万世奸笑着道。

    点了点头,杨得贵道:“不错。我就不相信赵蛮子的运气会一直那么好,打鞑子让他捡了个便宜,这次再调他去打流寇,流寇动辄几万人,我看他几千人还不够流寇塞牙缝的,我看他还有没有便宜可捡。”

    “啪”的一拍桌子,刘万世狞声道:“好!就按你说的办。”

    十天后的一个晚上,杨嗣昌正在看陕西巡抚孙传庭的信,孙传庭对“四正六隅、十面张网”的围剿计划有不同意见,他在信里说:“您这样做没用,现在官军屡经败折,百姓的物力也抽干了,我担心军民都不能承受。如果一定这样推行,那么贼寇不见得能消灭掉,反而会使国家受害。”

    看完这信,杨嗣昌很不高兴,正要写回信与孙传庭争辩,这时,一个家仆来报:“老爷,吏部侍郎刘能刘大人来访。”。

    杨嗣昌知道是首辅温体仁的人,他心想:“刘能此人心胸狭窄,报复心又极强,虽在政事上碌碌无为,但是他又是那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,这样的人还是不能轻易得罪的。”

    想到这,他笑着大声道:“快请刘大人进来。”说着就走出书房去迎接刘能。

    “哎呀,自杨部堂就任兵部尚书后,下官还未为大人庆贺呢,今天又怎敢劳烦杨部堂出来迎接,真是罪过罪过……”刘能笑着打着哈哈。杨嗣昌的热情让刘能心里很是舒服。

    “哪里哪里……刘侍郎公务繁忙,百忙中能来寒舍,下官高兴还来不及呢……来来来,请进!请进!”说笑着杨嗣昌把吏部侍郎刘能应尽了客堂。

    一番客套后,上了茶,两人就谈起了朝中和官场的一些趣事。不时听见两人的笑声。

    又谈了一会儿,两人的话题转到了朝中的事情上面。刘侍郎喝了口香茗,说道:“文弱兄的才华我是早有耳闻,陛下真是慧眼识英雄啊,当今的军事乱局,我看只有文弱兄才能够理顺。”

    “唉!刘大人过奖了,我也没这么大的本事,众人拾柴火焰高,还望刘大人和诸位大人以后大力支持下官,还我一个和平安宁的大明。这样方不负陛下对我等的期望和重托。”说着话,杨嗣昌对着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。

    又喝了口茶,刘能说道:“文弱兄,你白天在朝堂上说的那四正六隅”、“十面之网”的围剿流寇的方略,我看很是不错,这个方略目的是将流动作战的流寇堵截并包围,然后加以消灭。说实话,这个方略如果能够执行到位,将会给流寇以毁灭性的打击,只是有一个情况不知文弱兄可有考虑?”

    “刘大人请说……”杨嗣昌客气的说道,脸上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。他心里说,你一个吏部侍郎,又没带过兵打过战,能说出什么有料的东西来。

    见状,刘能心里稍有不悦,他说道:“文弱兄,你的计划很好,但是你考虑过官兵的战斗力吗,你织的十面之网,只要有一处被击破,流寇就漏网而出了。”

    听了这话,杨嗣昌也感到刘能说的有道理,这十面之网的围剿方略,关键的确实是堵截并包围流寇,以便集中兵力消灭流寇。

    想到这,他便拱了拱手,表情认真的说道:“还请刘大人赐教。”

    见他真心请教,刘能心里很高兴,他心说:“任你杨嗣昌奸似鬼,也得喝老子的洗脚水。”喝了口茶,刘能慢悠悠说道:“文弱兄,为了加强你的十面大网,我向你推荐一支战力超强的队伍,有了这支队伍的加入,你的大网就更牢靠了。”

    “战力超强的队伍?是哪一支队伍?”杨嗣昌好奇的问道。

    刘能笑着说道:“这支队伍原来是民团,名字叫吉安义勇大队,因在涿州保卫战中立下功劳,陛下赐名大明忠勇总队。”

    “忠勇总队吗?”杨嗣昌笑着说道,一副无所谓的样子,他根本也不相信一支民团的会有多少战斗力,说不定涿州的战功是捡了个漏。

    见他不相信的样子,刘能问道:“吉安府井冈山的五大哨口,文弱兄可知道?”

    想了一下,杨嗣昌说道:“我知道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一夫当关万夫难开。”

    点了点头,刘能问道:“如果上面有五百人守卫,让你去攻,你要多少人?多长时间可以攻下来?”

    仔细的想了想,又算了算,杨嗣昌说道:“按照大明军队的战力,用三千边兵,四个时辰差不多可以攻下来。”

    听了这话,刘能笑了,他摇摇头笑了,说道:“太慢了,人也太多了”。

    “莫不是忠勇队攻的更快。需要的人更少”杨嗣昌惊讶的问道。

    点了点头,刘能说道:“不瞒文弱兄,那忠勇队攻下五大哨口之一的保龙关,只用了五百兵力,还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五百兵力,还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?这怎么可能?他们是长了翅膀飞上去的?”杨嗣昌怀疑的说道,他根本不相信这种事。

    刘能正色说道“不要说你不相信,听了这个消息,开始时,我也不信,可是我反复问了我老家吉安府来送信的人,确实如此,毫不夸张。”

    杨嗣昌也是个人精,他本不想要忠勇队那样的非正式官兵队伍参加围剿流寇,怕坏了他的大事,可是又对刘能说的事半信半疑的,就在他犹豫不定之际,刘能又投了一个重磅炸弹,他说道:“听说参加涿州保卫战时,忠勇队还从鞑子手里抢到了五千多匹战马。”

    “真有此事?”杨嗣昌吃惊的问道。

    他在宣大干过一段时间的总督,知道鞑子的战力不是大明官军可比,要想从鞑子手里抢到五千多匹战马,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    刘能一本正经的说道:“确实不假。如果你不相信,可问一下大学士吴甡大人,他最了解内情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刘大人请在此稍候。我去去就来。”杨嗣昌说着,便急匆匆的坐轿出去了。

    不久,他就一脸喜色的回来了,笑着对刘能拱手道:“本官谢刘大人的推荐之恩,在下这就写调令过去,调忠勇总队参与“四正六隅”的行动,协助官军围剿流寇。”

    见心愿达成,刘能是满脸的喜色,和杨嗣昌又说了一会话,就说道:“文弱兄,不打扰你了,我还有点事,要回去处理一下”说完就告辞回家去了。

    回到家,坐在书房里,写好了信,看天色还早,就让来送信的两个家人带着回信骑马回吉安府的老家去了。

    接到朝廷下达的圣旨后,各部官兵开始进行战前的准备工作。储备粮草的,修缮城池的,修理盔甲和兵器箭矢的,忙的不可开交,许多地方充斥着一种战前的紧张气氛,这些情况也让农民军的探子看到和听到了,于是,关于官府和官兵的情报也源源不断的汇集到了李自成那里。

    自从五月份被孙传庭和洪承畴的夹击战败后,李自成就逃到了秦州,秦州就是现在甘肃天水,地处甘肃省东南部,秦岭山地:东起三皇咀,西至景墩梁,总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。

    秦州之名最早始于魏文帝元年(220年)。天水是“秦“的发祥地,自三国以来,在天水以“秦“字命名的地方很多,如秦安、秦岭、秦州等。

    远在西周以前,居住在这里的秦人祖先伯益,就因替舜养马繁殖很快,曾得到舜的封土并赐“嬴”姓。到西周时,伯益之后非子又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,受到孝王赞赏。孝王不仅让他继承了舜时伯益的“嬴“姓,还“封其地为附庸,邑之秦(即今清水、张川一带)“叫“秦地“。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秦国的开端。

    在唐开元盛世,秦州是中国西去长安的一大重镇,被称为“千秋聚散地“,因而名噪一时。据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载,唐玄奘西去印度拜佛取经,曾途经天水,“过秦州,停一宿“,至今在天水流传着许多唐僧取经的传说。

    李自成的农民军此时正在秦州一座小城镇里修整,人数有五六万,城小人多,小孩闹,男人的吼声,女人的哭声,军士的骂声,交织在一起,使得小城镇里乱哄哄的。

    “闯王,听说这次那狗皇帝任命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熊文灿为五省总理,负责***淮中原地区的义军。”刘宗敏说着,拿起桌子上的土碗,“咕嘟咕嘟”喝干了碗里的水。

    喝完后,用手一抹嘴,说道:“这鬼地方又热又干燥,一天不喝他妈的三大碗凉水,简直受不了。”

    笑着看了他一眼,大将郝摇旗问道:“刘大哥,这熊文灿是何许人?会不会打仗?”。